中新網11月4日電 人們對正在西非等地肆虐的“埃博拉病毒”的認識正在不斷加深。日本《經濟新聞》4日刊文,雖然傳染力等病毒的性質和過去相比沒有發生變化,但是因患者年齡和治療狀況不同治療效果會出現差異。
  文章援引專家觀點,預計病毒的傳染力今後不會增強,如果能通過隔離患者等舉措來降低接觸感染的風險,則能夠抑制埃博拉出血熱蔓延的態勢。
  尚無變異的證據
  文章指出,埃博拉病毒為長約1微米(微米為百萬分之一米)的帶狀病毒,通過血液等感染後將向細胞傳遞RNA(核糖核酸),也被稱為“RNA病毒”,與流感病毒屬於同一種類。
  專家認為,病毒經過多次感染後會發生變異,但是病毒的性質本身和原來相比沒有發生變化。致死率方面,包括疑似病例在內的致死率約為50%,而只計算確診病例的致死率則高達70%以上。
  埃博拉病毒共有5種,此次確認的是“扎伊爾型”。扎伊爾型埃博拉病毒此前曾在中非地區爆發過,致死率最高達到90%,但是此次的致死率仍比過去稍微低一些。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病毒1部的西條政幸部長表示“與中非不同,應該是西非的扎伊爾型病毒吧”。
  此次的爆發規模比過去大的主要原因是,在人口較多的城市地區感染人數出現增多。目前尚無證據證明隨著病毒的變異,傳染力出現增強。部分醫生擔心埃博拉病毒能像流感病毒一樣通過唾液等“飛沫傳播”,但是國立國際醫療研究中心的護士堀成美稱“如果通過飛沫傳播,從流行病學的角度來看,應該有更多患者染病”,持否定觀點。
  有人因疾病而死亡,另一方面,約半數患者將恢復健康。美國杜蘭大學等對埃博拉持續流行的塞拉利昂的106位患者進行分析後發現。根據接受治療時的病人血液中的病毒量的不同,致死率存在差異。
  如果每毫升血液的病毒低於10萬個,致死率僅為30%;但如果高於這個數字,致死率將超過70%。杜蘭大學的謝非林(John Schieffelin)助教表示,“如果在發病後儘早治療,生命將能夠得到輓救”。
  46歲以上致死率達90%
  文章稱,患者年齡越大致死率越高。在20歲以下,致死率不到60%,而46歲以上則超過90%。謝非林助教表示,“老年人經常患有的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疾病以及免疫力可能造成影響”。出現頭暈和腹瀉癥狀的患者的病情都很嚴重。
  有研究表明,由於決定體質的基因的不同,癥狀的嚴重程度也不同。基於小鼠試驗中,美國國家過敏及傳染性疾病研究院(NIAID)的奧村敦研究員等人在美國《科學》雜誌上發表論文稱,觀察感染埃博拉病毒但癥狀較輕的小鼠發現,修複血管基因的作用很大。奧村研究員表示,“可能有人在遺傳上抵抗力較強”。
  世界衛生組織(WHO)10月29日宣佈,“新增感染有可能正在減少”。有分析認為這是因為應對措施發揮了效果。謝非林助教指出,“要根治埃博拉,需要儘早發現感染者並加以隔離,採取適當的醫療措施。這將是漫長的道路”。毫無疑問將成為長期戰鬥。  (原標題:埃博拉傳染力不會增強 患者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s27gspxb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